仲夏六月,花開遍野,我和張寬清奔赴上海崇明區(qū)參觀學習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。中國花博會四年一屆,是我國規(guī)模最大、檔次最高、影響最廣的國家級花事盛會,這也是繼1997年之后,上海第二次承辦花博會。
本屆花博會園區(qū)位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,分為南園和北園兩部分。園區(qū)總規(guī)劃面積10平方公里,是花博會歷史上展園面積最大的一屆,設有180個室外展園和64個室內展區(qū)。
市區(qū)有多路花博專線可以直達園區(qū),路程兩小時至三小時不等。園區(qū)面積很大,展示內容極為豐富,為了能夠清晨第一時間入園參觀,下午三點半到達虹橋火車站后,我們輾轉多路地鐵、專線公交、崇明公交等交通工具,終于在晚八點多,即五個小時后抵達了位于園區(qū)南側距離最近的預定酒店。如果選擇住在市區(qū)趕第二天早上的花博專線,入園時間會比較晚。
我們第二天清早從南園南門進入花博會園區(qū)。南園大面積保留了崇明島原生態(tài)植物群落,在主要通道及景觀節(jié)點處布置了大量鮮花與綠雕作品。湛藍的太空下,我們漫步在南園,呼吸著清新的空氣,花博會的氣氛也逐漸濃郁了起來。
經過二十多分鐘的步行,我們來到了南園北園之間的人行連接通道。南園與北園被花博大道隔開,中間有一座人行天橋聯結,一次購票可通達全園。值得一提的是,人行天橋是帶電梯的,便利的無障礙通行設施也體現出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文明程度。
進入北園后我們立刻被巨大蝴蝶造型的世紀館所震撼。世紀館建筑總面積12000平方米,是一座以花卉、綠植、采光庭院等構成的覆土型花坡建筑,形如一只五彩斑斕的蝴蝶,與花博園大地牡丹共同繪就“蝶戀花”的美好畫卷。世紀館分為東館和西館,東館以多媒體技術展示“心中的花”,西館以珍奇花卉植物展示“真實的花”,以“一虛一實”的手法精彩演繹“花開中國夢”主題。頂著烈日我們排隊走上了“蝴蝶”翅膀,人海中穿越花海,登高漫步,遠處的復興館便躍入眼簾。
復興館建筑總面積34000平方米,是一座由四個單體拼接而成的鋼結構建筑。它以中國古典坡屋頂和柱廊為架構,引入“生態(tài)引擎”新概念,運用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節(jié)能新技術,打造具有“中國元素、江南韻味、生態(tài)特色"的主展館。層疊激蕩的坡屋面賦予了建筑澎湃激昂、大氣磅礴的氣勢,象征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波瀾壯闊。復興館主要用于各省、區(qū)、市花卉協會和深圳市花卉協會及港澳臺地區(qū)室內布展。
各省市區(qū)的室內展館爭奇斗艷,既有名貴花卉、奇石、造型盆景的集中展示,也有多媒體“聲光電”的高科技展示,有大型裝置藝術,有園藝與生活的奇思妙想,更有每個地區(qū)的土特產品售賣,不光能看,還能買,還可以參與,近距離體驗。
展館展示內容極為豐富,我們看的也很仔細,拍了大量照片,不知不覺已到了晚上九點閉園時間。第二天我們趕早,繞了遠路,直接開園時從北園主入口進入,直奔各個室外展園。
每個國內展園占地500平米至1000平米,園林建筑和展園植物都帶著濃郁的地域特點。國內展園看完,我們又穿越整個園區(qū)來到了企業(yè)和國際展示區(qū),異域風情及國外設計師的奇思妙想,讓我們嘆為觀止。
室外展區(qū)沒來及細細品鑒,天又黑了?;ú商斓膮⒂^學習就這么快的結束了。兩天時間其實對于園林從業(yè)者來說也只能做到走馬觀花,匆匆一瞥。我們拍下了近千張現場珍貴照片,回去后再慢慢總結學習。雖然胳膊和脖子被曬破了皮,腦子里卻裝滿了最新最前沿的園林行業(yè)資訊,收獲滿滿。
兩年前我們也經歷過湖北省第二屆園博會荊水展園的建設,對比此次全國最高等級的花博會,我們在展園規(guī)劃籌建、園區(qū)標識引導、人性化設施上,乃至城市公共綠化細節(jié)等各個方面可謂是差距明顯。
上海已經采用捕蠅籠、粘蟲板等非生化農藥的方式來控制蟲口數量;市區(qū)街頭綠地基本花鏡生態(tài)化,綠地內已沒有了挨挨擠擠的整形綠籬,多樣性的花鏡植物栽植疏密得當,露土處鋪設大量園林覆蓋物;甚至各色樹穴篦子、裸露的射燈電纜線通過仿藤處理也擁有了高顏值。
當然只有看到了差距,并找對方法,我們才能迎頭趕上,也這有這樣,才真正不虛此行。
(通訊員:任素俊)